- +1
三大关键词助力,郫都区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阔步前行!
5月20日,成都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位于成都市西北的郫都区,如何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打好主动仗,展现新作为?
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郫都区坚持“制造强市、工业强区”不动摇,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建圈强链为重点,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着力建设成都西部智造中心。目前,全区规上工业企业308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9家。
关键词:科创引领
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引擎”
新型工业化究竟“新”在哪里?“新”在担负着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使命,步入了形成新质生产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为此,郫都区确立了高质量打造“科创高地、锦绣郫都”的发展目标定位。在推进过程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郫都区将科幻和科技深度融合,坚持把科幻产业作为增强科技硬实力的重要抓手。
去年10月,郫都区成功承办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刘慈欣、罗伯特·索耶等300余名科幻大家齐聚,策划200多场主题沙龙,发布《科幻产业成都共识》,揭幕“天问”计划,吸引全球幻迷5万人参与,带动郫都科幻产业、科幻生产力蜕变。
发挥世界科幻大会溢出效应,科幻大道旁,总面积千余亩的世界科幻公园中央,坐落着世界科幻大会主场馆——“星云”造型的成都科幻馆。自今年1月底正式开馆以来,这里已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成为市民参与科幻活动的重要载体。
区科协主席白云介绍
通过科创、科幻、科普融合,促进科幻文化融入城市文化。郫都区制定“科幻产业中心十年行动计划”,出台科幻产业政策20条,聚焦科幻IP运营、科幻影视等“科幻+产业”,签约引进蓝色宇宙等一批重大科幻产业项目和科幻机构,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育科幻企业50家,泛科幻产业规模近40亿元。
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科技成果只有产业化才能成为社会生产力。
成都航天凯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机电控制及光电探测技术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从一家初创企业到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短短7年,多款产品实现国产替代。
航天凯特副总经理谭剑峰表示
企业自主创新的背后,离不开产学研的支撑。我们是西华大学“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还与电子科大、哈工大、西南交大等科研院校建立战略技术合作关系。
企业如此,郫都区亦是如此。郫都区深化校院企地协同创新,实施核心技术攻关和大院大所聚集行动,加快西南交大、西华大学等环高校经济圈建设,规划建设西南交大科创园,建成航天凯特——西华大学等市级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及科技创新平台5个,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最大增量。
目前,西华大学聚焦氢燃料电池客车实现10余项关键技术突破,东方氢能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课题4项,蜂鸟智造获首批四川省人工智能领域智能硬件中试研发平台,佳驰电子上榜第八批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
关键词:建圈强链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集群
当前,郫都区锚定“科创高地、锦绣郫都”目标定位,以围绕电子信息产业、绿色氢能、川菜产业城、成都影视城四大产业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绿色食品、科幻影视、氢能等重点产业,聚集了一批龙头型、引领型项目,不断积蓄发展优势。
走进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到处是热火朝天的生产和建设景象。
一台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飞速运转,几名操作员正在生产线穿梭忙碌,超高精密电子零组件生产过程井然有序。作为郫都区新质生产力代表,成立于2008年的成都瑞雪丰泰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始终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
瑞雪丰泰总经理助理何睿清说
随着产业链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今年以来,公司订单充足,为了保障市场需求,企业不断扩充产线。今年已改造新增生产场地3个,计划新增设备7台。
近年来,郫都区积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强链延链,深化与高新西区的协同协作,以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建设为牵引,聚焦柔性显示、智能终端等细分赛道,组建京东方及华虹配套企业招引等专班,落地东材科技、瑞波科、亚通达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建成玖远新材料等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个;聚焦电磁空间安全等重点领域,新引进航锐光电、四川省低空安全科技等7个重点产业化项目。
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是一方面,推动川菜食品产业延链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中国川菜产业城相关负责人介绍
郫都区主动扛起川菜产业发展大旗,聚焦复合调味品、预制菜、健康功能食品等主攻方向,实施项目招引攻坚,引进联拓等一批项目,累计聚集140余个产业项目,川菜产业城规上工业产值突破90亿元,获评“2023年预制菜产业百强基地”,天味、新华西进入“2023成都企业百强”。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必由之路。
郫都区坚持把氢能产业作为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规划建设西部氢能高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已聚集东方氢能、蜀道装备、金星能源等上中下游氢能产业链企业20余家,落地建设全市80%的加氢站,基本形成30分钟加氢服务网络,着力打造全国氢能产业示范应用标杆城市。截至2023年,11家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35.14亿元,推广应用氢燃料汽车270辆,单车里程超40万公里,推广应用综合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关键词:智改数转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偌大的厂房里,只需要几名员工,仅凭几台设备就可完成货物的理瓶、送瓶、灌装、旋盖、封口、贴标、装箱……在四川丁点儿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一台台数字化的智能机器人以精准迅速的操作,不断实现产能提升……类似这样的场景,在郫都区一次次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下称“智改数转”)中逐步实现。
区经信局党组书记付敏介绍
围绕传统工业制造企业技术改造需求,综合评估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我们择优选择瑞雪丰泰、德贝实业等10余家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力度,加速向高端化转型升级。
今年一季度,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04.5%,已储备工信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25个,计划总投资52.6亿元;目前,全区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8家企业入选全市智能工厂和市级数字化车间,新华西乳业入选全市工业互联网十佳应用案例。
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新挑战,郫都区经信部门持续深入各园区,对全区重点企业进行专业辅导,推动全区“智改数转”工作加快推进。聚焦企业“智改数转”个性化需求,新引进华为(西南)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配套专项扶持资金1.5亿元,共建智改数转公共服务平台,与全省210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已签约舍得酒业、壳牌石油等企业32家;联合中国信通院等国内顶级智能制造服务机构,为39家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诊断评估,差异化提供企业用得起的“小快轻准”解决方案。
此外,着眼构建“智改数转”的区域生态,郫都区强化数据算力支撑,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建成成都智算中心项目一期并提供算力输出;强化网络信息支撑,建成5G逻辑基站4200余个,5G网络基本覆盖,工业园区实现千兆入企、万兆入园;强化政策保障支撑,制定郫都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措施,对40%的工业扶持政策条款实行“免申即享”。
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郫都区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方向,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大力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积极推进产业建圈强链、数实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全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努力为成都建设制造强市多作贡献。
原标题:《三大关键词助力,郫都区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阔步前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