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融暖苏服 | 虎丘法院:创新“法治桃花源”建设,推动无讼村居转型升级
2019年苏州法院全面开启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以来,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紧紧抓住诉源治理、多元解纷的牛鼻子,持续深化纠纷的诉前化解、前端化解、就地化解,推动矛盾纠纷通过非诉讼通道化解,创新建立“法治桃花源”共建示范点,推动无讼村居建设向精品培育、线上线下融合、链条化解纷转型升级。
2021年以来,该院诉前分流纠纷21325件,诉前成功化解9338件,调解成功率达43.79%,相关工作先后获评2020年度苏州市“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一等奖,2021年度苏州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创新案例提名奖。
1
聚焦打造“示范点”,推动创建工作由全面覆盖向精品培育转变。
以无讼村居全覆盖为基础,该院在辖区全部六个乡镇街道和区商会设立了7个无讼村居创建示范点——“法治桃花源”,并以此作为诉源治理基地,以点带面吸附、过滤周边区域、相关领域矛盾纠纷。
虎丘区人民法院在每个示范点均设立了法官工作中心,实行派驻法官“每周驻点半天、每月风险排查”工作制度,常态化开展法治宣讲、调解和网上立案指导及巡回审判等工作,将司法资源无缝融入基层解纷网络,实现了法院与基层的双向良好互动。为解决法官驻点时间不足的问题,法院同时选派特邀调解员在示范点常态化驻守值班,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并由驻点法官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2021年以来,示范点已受理邻里矛盾、婚姻家事、商品房买卖、劳动争议等纠纷1633件,成功化解943件,化解成功率达57.75%。
在此基础上,示范点进一步主动延伸服务职能,设立诉讼服务终端,并由驻点人员指导群众特别是智能设备操作不熟练的群众使用服务终端开展在线诉讼,让群众不必来到法院,切实享受到“家门口”的诉讼服务。
2
着力优化“线上服务”,推动诉源治理由线下推进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转变。
为解决传统多元解纷模式覆盖面有限、解纷效率较低、纠纷信息不共享等痛点,虎丘区人民法院以全流程无纸化为依托,通过“苏高新公共法律服务”+“江苏微解纷”两个线上平台,构建了“前端治理+网上调解+在线确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综合配套多元解纷机制。
在苏高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上开辟线上“无讼村居”共建模块,在线开展法治宣传、接受法律咨询,“一对一”对接社区网格员,从而破解了案多人少背景下法官缺少时间和精力“进网入格”的现实困境。2021年3月以来,累计开展线上法治宣传500余次、接受法律咨询100余次。此外,虎丘区人民法院还不断加强与司法行政等部门协调联动,推动诉前纠纷化解情况均在江苏微解纷平台登记录入,形成矛盾信息动态感知、解纷数据精准统计、调解过程全程可视的矛盾纠纷大数据库,并据此分析研判矛盾纠纷发展态势,及时向党委、政府反馈,服务科学决策。
3
构建“全链条”诉前解纷通道,推动纠纷化解从夯基垒台向精耕细作转变。
虎丘区人民法院建立“点单式”调解机制,广泛吸纳示范点所在地的基层干部、五老乡贤等力量作为特邀调解员并进行名册化管理,在线上、线下同时公示调解员个人信息及其擅长领域,方便群众自主选择调解员进行调解,或请求法院指派调解员调解,将调解资源从强制性分派向自主式选择进行转变,将纠纷流转至最适合的调解员,提高调解的自愿性和成功率。
虎丘区人民法院还建立了“互助式”解纷机制,依托江苏微解纷平台,实现了诉前解纷资源与专业司法力量的互通互联、优势互补。对于疑难复杂纠纷,派驻法官既可在线向调解员提供专业指导,也可在值班日集中协助调解;对于法院已受理的案件,可结合当事人调解意愿、当事人住所地、纠纷类型等情况,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在线将纠纷推送给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借助其“信息灵”“人头熟”等优势,促进纠纷妥善化解。
为解决群众对于诉前调解效力不足的疑虑,对于诉前调解案件实行“司法确认”必问制度。由调解员在诉前调解成功后,主动告知当事人司法确认的作用及重要性,引导其在线申请司法确认。同时,建立诉前调解督促履行机制,由调解员对调解成功的案件督促义务人及时履行,告知其逾期履行的风险,推动诉前纠纷自动履行。
原标题:《融暖苏服 | 虎丘法院:创新“法治桃花源”建设,推动无讼村居转型升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