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平市政和县东平镇持续探索党的建设和项目建设契合点,在11个重点项目上建立临时党支部,聚焦项目工作重点、项目进度节点、项目民生热点,实行全流程专班推进、全要素保障服务、全周期跟踪调度的闭环管理机制,有效实现党建组织力转化为项目攻坚力、发展推动力。
支部建在工地上,项目跑出加速度
走进茶是康(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标准化产房内,工人们正在对毛茶进行精制、挑拣、色选,目前厂内储存白茶150万斤,预计年产值达1.6亿元。
尤明摄茶是康(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标准化厂房内工人正在对毛茶进行挑拣、色选
总投资5.09亿元的茶是康(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是政和县统筹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项目。项目一期从签约到开工仅用2个月时间,开工到部分投产仅4个月,是政和县首个实现“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的项目。
提高效率就是提增效益。“以往我们项目业主一手要抓项目进度赶工期,一手要协调各个部门审批项目手续。现在临时党支部提供包办代办‘一站式服务’,我们可以心无旁骛抓项目进度,效率大大提高。”茶是康项目负责人叶衍炳表示。
叶维荣摄茶是康(福建)“三茶”融合发展项目
东平镇传承弘扬廖俊波同志“一个项目落地,需要千百个理由;一个项目不落地,只要一个理由。”优秀精神品质,建立“一个重点项目、一个临时党支部、一个服务专班、一套保障方案”“四个一”机制,每周一调度,半月一通报,一月一会商,有事及时商量、问题快速解决。2023年上半年,正式项目开工率达到100%。
党员一线解难题,攻坚有了排头兵
近日,政和县东平高粱生态酿造观光产业园项目完成奠基仪式,目前,项目正在进行酒窖、勾调灌装厂房及综合楼土方施工。
“项目选址内原来有座117KV的电塔一直影响开工进度。迁移工作涉及设计方、施工方、产权所有方的协调工作,还牵涉到迁移期间光伏发电不间断并网问题,多亏支部党员多方协调才得以解决”项目负责人张步瑞说道。
政和东平高粱生态酿造观光产业园项目举行奠基仪式
项目建设中突出的难题是“协调难”。东平镇创新建立企业首席服务官机制,搭建《政企之窗》平台,先后组建16支党员先锋队、5个老党员工作室,通过健全一线问题收集—反馈—办理机制,为项目报批审批、银企对接、矛盾调解等方面解决问题218个,完成征地1300余亩,党组织成为项目攻坚一线硬核力量。
组织牵线引才智,农业有了科技芯
走进东平盛庭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下层的大豆葱葱郁郁,颗粒饱满;上层套种的阳光玫瑰葡萄缀满枝头,晶莹剔透。科技特派员们正在田间指导病虫害防治。
科技特派员在盛庭农场指导大豆病虫害防治
“我们项目是2021年8月进来的,项目一落地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前期支部党员在用地、用工、农场建设等方面给我们提供很细的服务;后期又帮助高位嫁接‘智囊团’,实行‘粮油作物+经济作物’高效立体栽培,我们这边的葡萄比江浙地区的葡萄早上市近半个月,可以抢占市场空挡期,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盛庭农场董事长叶祖清说。
项目不仅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支部党员当“媒人”,帮助农场牵手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签订现代农业发展合作协议,实行300亩“粮油作物复合经济作物立体种植”模式;与科技特派员结成利益共同体,搭建肥水一体化连体温室大棚,后端建设智控中心,只需1个人就能够对24个大棚的温湿度、光照度、土壤微量元素进行动态监测和调控,实现传统农业从“靠天吃饭”向“靠科技吃饭”,“靠经验”向“靠数据”转变,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目前,该农场是全省单体投资最大的“粮油作物-阳光玫瑰葡萄”复合种植基地。
东平盛庭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园
“下一步,东平镇将认真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以‘保平安、补短板、促发展’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坚持‘项目落地在哪里,党建就服务保障到哪里’,围绕项目、服务项目、聚力项目,将党组织建在工地上,把党建抓在第一线,在一线转作风、解难题、促发展,推动党的建设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聚力并进。”东平镇党委书记叶衍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