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的种类名称及图片_第1页
蛇的种类名称及图片_第2页
蛇的种类名称及图片_第3页
蛇的种类名称及图片_第4页
蛇的种类名称及图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蛇的种类名称及图片中国常见的各种毒蛇及图片,大家来了解一下:1、银环蛇

银环蛇是我国最毒的毒蛇,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银环蛇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银环蛇毒腺很小,但毒性极为猛烈,是环蛇属中毒性最强的。事实上,它是继细鳞太攀蛇、东部拟眼镜蛇和太攀蛇之后,陆地上毒性最猛烈的第四大毒蛇,在世界上最毒的毒蛇综合排位(含海蛇)中也在前八之列。银环蛇的LD-50为0.108,为欧亚大陆上最毒的毒蛇。但由于该蛇生性胆小、性情温和,不主动攻击人,因此为其所伤的案例并不多。2、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蛇,最大的体长可以超过4米,别名山万蛇、过山峰、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眼镜王蛇毒液的毒性测试结果在不同的毒理学研究中都有不同,因为LD50数据会随着不同的注射及研究方法而产生变化。实验白鼠皮下注射的1.7mg/kg,静脉注射的1.31mg/kg及腹腔注射的1.644mg/kg为较常被引用的数据。3、五步蛇

五步蛇是我国特有的毒蛇,只少数分布在我国南部邻国地区,尖吻蝮又称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虌、百花蛇、中华蝮等,尖吻蝮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属下尖吻蝮的幼蛇只有尖吻蝮一个品种。尖吻蝮其中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是“百步蛇”,意指人类只要曾被尖吻蝮所咬,脚下踏出一百步内必然会毒发身亡,以显示尖吻蝮的咬击实在奇毒无比;有些地方更称尖吻蝮为“五步蛇”,进一步夸大其毒素的威力。该蛇种的毒液的单位上的毒性(对小白鼠之LD50值)并不强烈,但并不妨碍该蛇种在事实上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此蛇毒性大于眼镜蛇,在湖南辰溪石碧乡一带被此蛇咬伤者基本都死亡了,而被眼镜蛇咬伤者基本都能救活)。4、舟山眼镜蛇

别名:中华眼镜蛇,白颈乌,包呼,蝙蝠蛇,扁颈蛇,扁头,中华眼镜蛇(Najaatra),又名舟山眼镜蛇,在广东、广西、香港俗称饭铲头,台湾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中华眼镜蛇属沟牙类毒蛇,分泌的是神经性和血循性混合毒,被咬后如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5、短尾蝮蛇

短尾蝮蛇是中国各地均有的一种小型毒蛇,它是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毒蛇,是造成蛇伤的主要蛇种。一般不主动攻击人,但在受到攻击后常连续扑咬。蝮蛇属晨昏性蛇类,早晨和傍晚活动频繁。短尾蝮蛇个体大小与排毒量的关系更为明显。通常情况下,个体较大蝮蛇的平均排毒量是个体较小者的5倍左右。如体长30~39.9厘米的,平均每条每次排毒为6.24毫克;体长40~49.9厘米的,平均每条每次排毒量为17.45毫克;而体长50厘米以上者,平均每条每次的排毒量多达31.98毫克。6、中介蝮蛇

中介蝮为蝰科亚洲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七寸子、七寸蛇、麻七寸、扎嘎勒卖图.毛盖。分布于亚洲中部俄罗斯、蒙古以及中国大陆的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多生活于北疆,多栖息于海拔900-1650米低山石隙或灌丛。7、岩栖蝮

岩栖蝮,蝰科,蝮属。头侧有颊窝的管牙类毒蛇·头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头背有9枚对称排列的大鳞·体较粗,尾比较短·体尾背面灰褐色,有深棕色横斑若干,注意观察,它们也相当于短尾蝮左右并列的两两圆斑合并而成·尾末黑色。8、原矛头蝮蛇

有名:老鼠蛇、龟壳花、恶乌子、笋壳斑,原矛头蝮又名为龟壳花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烙铁头、笋壳班等、老鼠蛇和恶乌子等,是台湾六大毒蛇之一。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龟壳花常与无毒的拟龟壳花混淆,拟龟壳花的头部较圆。它是山西省三种毒蛇之一,有一定危害,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9、圆斑蝰蛇

圆斑蝰蛇上颚骨短而高,附生一对弯曲的毒牙,闭嘴时平卧口内,随同张口而竖立,产于中国南方各省。目前圆斑蝰咬死人的案件在亚洲蛇类中居冠。泰国当地的红十字会研制出一种专门对付圆斑蝰毒素的血清,名为“卢氏蝰血清”。10、喜玛拉雅白头蛇

喜马拉雅白头蛇是中国27种毒蛇中毒性较强的一种,在青藏高原一带曾经出现过。首位发现喜玛拉雅白头蛇的是一名欧洲探险家李奥拿度·费亚,直至1888年生物学者保兰格正式将白头蝰属命名为。喜玛拉雅白头蛇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蛇种。它们主要出没于东南亚的一些山脉之中。另外,在中国境内的西藏东南部以及越南均能发现喜玛拉雅白头蛇。毒性是神经毒,在人体内会引致痛苦、肿胀、高血压、反胃、腹痛、困倦、四肢麻痹。11、白唇竹叶青

白唇竹叶青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上颌仅具白唇竹叶青管牙,有剧毒。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体最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主要分布于东亚及东南亚的中南半岛。12、莽山烙铁头蛇

莽山烙铁头蛇是中国的特有的巨型毒蛇种,俗称“小青龙”。莽山烙铁头蛇全长可达2m,是具有管牙的毒蛇,通身黑褐色,其中间杂着极小黄绿色或铁锈色点,构成细的网纹印象;背鳞的一部分为黄绿色,成团聚集,形成地衣状斑,与黑褐色等距相间,纵贯体尾;左右地衣状斑在背中线相接,形成完整横纹或前后略交错。头部为三角形,略大,有颊窝,看上去像是一块烙铁,故得此名。是已知的毒蛇类里的最大型蛇种,已经发现的莽山烙铁头蛇的活体,最重的为8.5kg。13、青环海蛇

青环海蛇(Hydrophiscyanocinctus),前沟牙类剧毒蛇。长1.5—2米。其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背部深灰色,腹部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捕食鱼类,卵胎生。分布于中国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近海。14、中华珊瑚蛇

丽纹蛇(为眼镜蛇科丽纹蛇属的爬行动物,俗称为环纹赤蛇,是一种剧毒的毒蛇,我国分部比较少。眼镜蛇属,其有剧毒。栖息于山区森林中,夜间活动,很少咬人。此蛇白天性格懒惰,相对温和,有时藏于地表枯枝败叶下。15、西藏竹叶青蛇

西藏竹叶青蛇为蝰科竹叶青,蛇属的爬行动物,是中国的特有蛇类物种。主要分布于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藏聂拉木。16、平颏海蛇

平颏海蛇为眼镜蛇科平颏海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棘海蛇。分布于东印度洋经印澳海域到澳大利亚及菲律宾沿海、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山东、香港、海南、广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东印度群岛。17、墨脱竹叶青

长600~700mm。通身绿色,体侧各有一条红白参半的纵纹,上唇及腹面黄白色,眼淡红色,尾背及末端焦红色。头较大,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头背都是小鳞片,左右鼻间鳞相隔1枚小鳞。有颊窝,第一枚上唇鳞与鼻鳞完全分开。中段背鳞17行,中央7~11行微弱起棱;腹鳞143~149,肛鳞完整,尾下鳞57~60对。18、冈氏竹叶青蛇

冈氏竹叶青。正式发现于2002年,冈氏竹叶青蛇有毒,能够长到130厘米长,科学家预测还有更为大型的竹叶青蛇物种。据知,这种物种出没于缅甸极北端海拔400米以上的葡萄(Putao)地区,主要分布于泰国、云南等地,繁殖方式是卵胎生,以食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为生。19、小头海蛇

小头海蛇(学名:Hydrophisgracilis)为眼镜蛇科海蛇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由波斯湾向东经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沿海到印澳海域至巴布亚新几内亚沿海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沿海等地,多栖息在沿海浅海海域。20、山烙铁头蛇

全长50--70厘米,头三角形,有长管牙,吻端较钝;吻鳞宽远超过高;鼻间鳞大,互相接触;头顶具有细鳞;上唇鳞9或10,第二上唇鳞构成颊窝的前缘;颊窝与鼻鳞间无细鳞;眼与鼻鳞间有两枚鳞片;左右眼上鳞间有细鳞7或8枚,有时只有6枚;背鳞光滑,但在后部中央数行具有极微弱的起棱,鳞列25、27、(24、28)~23、25(24)一19(21)行;腹鳞雄性l37—142,雌性137—146}尾下鳞双列,雄性41—46对,雌性34--39对,肛鳞1枚。生活时背面淡褐色,背部及两侧有带紫褐色而不规则的云彩状斑;腹面紫红色,腹鳞两侧有带紫褐色的半月形斑;眼后到口角后方有浓黑褐色条纹;颈部有“v”形黄色或带白色的斑纹。21、台湾烙铁头蛇

台湾竹叶青蛇(学名:Trimeresurusgracilis)为蝰科竹叶青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台湾烙铁头、菊池氏龟壳花,是台湾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台湾本岛,主要栖息于高海拔山区的森林底层、箭竹平原、流溪和山径附近石堆中。其生存的海拔下限为20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南投。22、察隅烙铁头蛇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察隅烙铁头蛇最先由江耀明将其作为山烙铁头蛇的察隅亚种描述发表(1977)。后因该蛇的许多特征与山烙铁头蛇区别较大。赵尔宓(1995)将其上升为独立种,称察隅烙铁头蛇。隶烙铁头蛇属23、菜花原矛头蝮蛇

菜花原矛头蝮(学名:Protobothropsjerdonii)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菜花烙铁头、菜花蝮、菱斑竹叶青。分布于印度、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山西、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等地,多生活于海拔较高的山区或高原、常栖于荒草坪、耕地内、路边草丛中、乱石堆中或灌木下以及亦见于溪沟附近草丛中或干树枝上。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316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阿萨姆。24、乡城原矛头蝮蛇

乡城原矛头蝮是横断山区特有种。分布在四川(乡城、九龙、康定、巴塘)、云南。乡城原矛头蝮,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为横断山区特有种。分布在四川、云南地区,栖息于山区森林中。尾具有缠绕性。夜行性。25、庙岛蝮蛇

据文献记载,庙岛蝮只分布于山东长岛县庙岛群岛的一些岛屿,包括大黑山岛、小黑山岛、庙岛、大竹山岛和烟台芝罘区的夹岛等海岛。通过在胶东半岛沿海陆地山区的野外调查,在这些山区也发现了与之形态相似的蝮蛇,从外观形态、基因层面上将庙岛群岛与胶东半岛陆地山区的蝮蛇进行比较,发现他们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而与其它蝮蛇明显不同。26、极北蝰蛇

极北蝰(学名:Viperaberus)为蝰科蝰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龙纹蝰。分布于中亚和北亚森林草原地区、欧洲北部和中部山区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吉林等地,多生活于温带、寒带的林区和草原草甸区、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及沼泽地以及以树根洞穴中或石块下为其隐蔽场所。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27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欧洲。27、草原蝰蛇

俗名:金钱豹,百步金钱豹,金钱斑,古钱窗。头部背面鳞片光滑。背部灰褐色,背脊正中有一行黑褐色锯齿状纵纹,体侧有暗褐色斑点缀成的纵纹2~3行。生活在草原、疏林和芦苇丛,也见于海拔3000m的山区。吃蝗虫(占食物总量的90%以上)和蜥蜴。卵胎生,产1~6条仔蛇,最多可产7条。分布于新疆,是当地的主要毒蛇。28、福建竹叶青蛇

福建竹叶青蛇(Chinesegreenpit-viper),俗名竹叶青蛇,刁竹青,小青蛇等,是蝮亚科的1种,属于竹叶青蛇属。又名青竹蛇,焦尾巴。竹叶青蛇是一种美丽的毒蛇!全身翠绿,眼睛多数为黄色,瞳孔呈垂直的一条线,有点象猫的眼睛,观赏价值极高。29、云南竹叶青蛇

云南竹叶青蛇为蝰科竹叶青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绿牙蛇、青竹标、竹叶青蛇云南亚种。分布于缅甸、印度、尼泊尔、锡金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四川等地,常生活于栖山区树上和灌丛杂草间。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1400至26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腾冲。30、坡普竹叶青蛇

竹叶青蛇是一个大家庭,一共有20多种,坡普竹叶青蛇是其中的一种,31、黑头海蛇

黑头海蛇主要分布于南中国海、澳大利亚及日本之间的海域,是日本受保护的动物。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32、温泉蛇

温泉蛇是中国独有的珍稀蛇类,栖息在高原温泉附近的岩石洞穴或石堆中,冬、夏季都可以见到;温泉附近的石堆缝隙中常可以看见蛇蜕;也见它们在高原温泉附近的小河、沼泽中活动,以高山蛙、幼鼠兔、鱼类为食,雌蛇一次产卵6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