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体现城市人文关怀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南通海安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和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理念、制度、器物”三维共建的无障碍城市格局为指导,打造海安市无障碍环境示范城市建设项目。
项目作为江苏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项目中适老化建设与改造方向的典型代表,为海安市民塑造了便捷、温馨的出行和生活环境。2021年2月,南通海安市被命名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城市,是江苏省唯一获得无障碍环境示范城市荣誉称号的县级城市。
海安市无障碍环境主题海报
海安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后(部分)
统筹协调:搭建市级工作组织架构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南通海安市户籍人口90.7万,持证残疾人达1.9万人,占总人口的2.1%;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近30万,占总人口数的近三成,无障碍设施建设需求日益突出。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南通海安市在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过程中,不断建立完善相关体制机制,联动多个管理部门和产权单位,有效解决了无障碍建设观念滞后、设施碎片化、服务不充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2019年,南通海安市成立无障碍环境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覆盖30余个部门(单位),建立工作例会、简报等常态化联络机制,有效发挥了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作用。此外,制定并印发《海安市创建无障碍环境城市实施方案》,明晰建设范围、建设内容及部门分工,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
2020年,南通海安市制定并印发《海安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规定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明确管理维护的责任人,规定奖惩措施,进一步强化无障碍设施建设及管理机制。
明确市级工作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定期召开工作例会。
分区推进:率先实现示范区无障碍互联贯通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编制《海安市无障碍环境城市专项规划(2020—2035)》。按照“分区推进、突出重点”的思路,在海安市划定无障碍环境建设示范区、重点区和引导区,明确提出优先从示范区启动,逐步推广到重点区、引导区的建设计划。
项目以中心城区2km²示范区无障碍环境建设为重点,新建、改造盲道近8km,坡化改造道路100余处,通过“线”型无障碍设施有效串联区内政府机关、图书馆、医院、商场、营业网点等90%以上的“点”状公共建筑与居民活动场所,基本实现无障碍服务全覆盖,极大提升了群众出行便捷性。
规划划定示范区、重点区、引导区
部分示范区项目建成实景图
精雕细琢:完善提升设施功能
设施建设是打造无障碍环境的基础保障。南通海安市以“绣花”功夫实施无障碍设施的精细化改造,在对照无障碍环境城市建设标准基础上,结合实际需求,对全市无障碍坡道、扶手、卫生间等设施实施了进一步改造提升。
同时,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专业技术指导。由南通海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组建专业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技术团队,在方案实施前赴现场实地踏勘,对存在问题的无障碍设施进行逐一分析与改造;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制作了无障碍环境城市建设参考图册,为无障碍环境提供了常态。化技术支持;邀请省级专家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主题培训活动,赴项目现场实地开展技术指导,助力构建无障碍环境系统化建设思维,切实把好技术关。
无障碍坡道改造示意图
无障碍卫生间改造示意图
项目推进过程中,注重以人民为中心,从百姓可观可感的“微更新、微改造”入手,不断强化群众共同参与度。设计单位提前介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现场走访等形式,充分征询各方意见;项目工作组在规划设计、制度建立和实施改造等过程中着重考量公众建议与实际感受,并适时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多轮方案比选,确定最终改造点位及具体实施方案。
此外,南通海安市还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群众认可度,夯实无障碍环境城市建设群众基础。
与受助群体共商无障碍环境城市建设相关事宜
针对重点人群的无障碍家庭改造,施行“一户一策”个性化改造方案
“十三五”期间,南通海安市累计对200多处人行道及人行横道路口进行了坡化改造,主要道路交叉口均设置了语音过街提示装置;对列入改造计划的92处场所、建筑均开展了全面无障碍化改造。海安市共增设30余处无障碍停车位;累计为老旧小区加装近20台公共电梯。对重点残疾人家庭和老年人家庭开展个性化无障碍改造,累计发放3339件无障碍辅具。图书馆开设视觉障碍者阅览室,海安市政府门户网站增加无障碍浏览模块,无障碍信息交流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供稿:海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